返回首页

初中历史抗击八国联军评课(抗击八国联军评课记录)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3-05-29 22:12   点击:25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初中历史抗击八国联军评课

1.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 但授课速度有点快,来不及记录。

2.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是各位老师学习的榜样。

3.老师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不过还是非常有教授风度的,不妨自己来听听嘛。

二、抗击八国联军评课记录

1.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评课记录是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候做的记录。

2.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3.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

三、初中历史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

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在清军配合下,沿途狙击敌人。在廊坊、杨村一带,侵略军遭到义和团的猛烈袭击,狼狈退回天津。6月下旬,清政府被迫宣战。

四、八年级历史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证明中国人民、中国社会、中国政府在非典的冲击下经受住了考验,证明在大敌当前的时刻,中国社会具备了迅速动员、团结一致以取得胜利的能力。这次非典斗争中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和一系列经验及教训,将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五、八国联军侵华评课稿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感悟:故乡的二月山绿水清,春风轻吟着一首甜甜的春天的歌,在柿子林的枝头荡着秋千。

空气中在处处洋溢着春草的幽香气,让人心清神怡。

迎春花开满了崖边山坡,黄艳艳的一丛一丛的,引人爱好。

林间,绿草茵茵,一些不著名的野花,开得正艳,红黄紫绿,让人目不暇给。

成群的鸟儿,在绿树的枝头,唧唧喳喳的,像似在召开一个隆重的演唱会。

不一会鸟儿悠扬婉转的歌声,便响彻林间。

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评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大清帝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七、初中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使我国彻彻底底地论为伴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无法忘记的国恨,让人就就不能平息心中的愤怒。使中国人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是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还是贪得无厌的列强呢?还是因这是中国人的命运呢?   义和团的同志们也是爱国的,虽然做法比较偏激,但是他们也有努力过。他们喊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最终却被清政府屠杀。可见那时的政府善恶不分,慈禧为了保住自己而不理后果。真让人感到悲哀!虽然他们失败了,但还是给我们一个榜样——要勇敢,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到最后一刻!   国难当前,每一个人都要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八、抗击八国联军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课桌,来,我们一起摸一摸它,咦?它是什么形状的?那它有多长呢?用手比划比划。同桌比一比,看来我们的桌子是不是一样长呀?除了用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它吗?上节课我们用了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那你们同桌两个配合用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吧!

汇报:铅笔、文具盒、尺子……

师: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师:你们真了不起,看来呀,用不同的东西量,不好交流,因此呢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会一样,所以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二、互动新授、探索交流

1、活动一:认识刻度尺

师:同学们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把你的尺子拿出来看一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师巡视)

师:同学们瞧,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它是尺子的一部分,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停留1分钟学生进行观察)——课件出示直尺。

师:谁来说一说,在尺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看到尺子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呢?我们看一下。

谁和他的发现不同?

生:我看到尺子上有cm。(板书)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cm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当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谁还想说你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尺子上有0,

师:嗯,0在尺子的最左端,是吗?那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呢?(0刻度)表示尺子的起点。(随即板书厘米cm0刻度)

生:表示起点。

师:还有什么呢?

生:尺子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直线。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他发现了尺子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小线,我们看看,这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在尺子上能找到这么多的小秘密。

2.活动二:介绍1厘米。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从刻度0到刻度1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也就是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自己找一找。并和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快来找一找自己的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指名学生上台自由说一说。

师:同学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是吗?

(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

(2)体会1厘米的长度

a.师: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b.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这么长,有的大约是这么长?究竟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1段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棒,再把小棒轻轻的抽出来,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师: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你们的1厘米长度一样吗?好,别动。

c.师:那你再用你的小手比一比看一看数学书的厚度够一厘米吗?(比1厘米短一些)文具盒的厚度呢?本子的厚度,铅笔的长度(比一厘米长的多)

师:好大家把手放下,老师来考一考你们记住1厘米了吗?伸出1厘米。看谁的1厘米长个了。

(3)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师:那我们再我们的教室里,在自己的身体上或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可以和同桌或前后交流一下。

生可能回答:学生的手指一节大约是1厘米,电灯的开关按钮的宽大约是1厘米,订书针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课件出示哪些物体是1厘米)

3.活动三:在尺子上找2厘米、3厘米?

师:同学们除了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2厘米?从哪到哪是3厘米?哪儿到哪是4厘米呢?赶快找一找,(课件出示尺子)

生上台发言。

师:同学们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回答: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课件演示)

4.活动四:学生测量铅笔的长

a.师:那你能估一估你的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吗?

生回答(多位同学回答)

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

b.教师示范,学生动手量一量。同桌交换测量。

c.说一说它们这样量对吗?

师:听说呀动物学校的小熊,也在学着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你们想不想看?(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认真看看她们谁量的对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哪幅图测量的是对的,哪副图测量的是错的,为什么?

5.活动五:量一量,画一画

(1)师: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小纸条快拿出来小组合作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先猜一猜,再测一测有多长?

(2)汇报展示。(展示小组拿实物,其他学生估计后,再说测量结果)

(3)测量桌子的长度。

师总结: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三)小结知识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厘米的认识。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板书课题)

那大家都学会测量长度了,需要大家帮老师一个忙,请大家帮老师测一测操场的长,好吗?

九、抗击八国联军说课

廊坊大捷 发生在庚子年初夏的廊坊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撼人心魄的一次重大战役,是整个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件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

在这次战斗中,中国人民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震惊了世界。近百年来,“廊坊大捷”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一直鼓舞着廊坊人民。1900年6月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拼凑2064名官兵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出发,原计划当天下午到达北京,但是在廊坊一带遇到了义和团的奋力阻击。上述帝国主义列强,以“救援北京使馆”为借口,组织了一支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司令、美国海军上校麦卡加拉为副司令、俄国上校沃嗄克任参谋长2千多人的联军。西摩尔和他的联军,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惯了,认为此趟北京之行,从天津到北京有铁路之便利,对一支有枪炮武装的外国军队来说,乃是朝发夕至、瞬息可成的事情。这支由现代化的枪支、火炮和装甲列车组成的侵略军遭到惨败,不得不于6月18日退回杨村,在义和团的追击下,再败回天津西站。这支队伍从天津老龙头出发时以军乐队壮行,最后变成一支长长的担架队沮丧地败回。义和团在廊坊抗击八国联军这出色的一役,不仅阻止了洋兵更多地进入北京,而且也大大坚定了天津人民的抗战决心。从而使得天津和北京没能遽然陷入帝国主义列强手中。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这一震惊中外的廊坊大捷史实永传佳话。廊坊大捷一役,从11日开始到18日结束,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负伤332人。义和团1清军1平民群众死伤近干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十、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

这个是木兰诗一课延伸的巾帼英雄的故事,女英雄叫冯婉贞,自幼习武,胆识过人,八国联军侵华时到她的家乡,冯召集众人用大刀长矛伏击了敌人,在当地广为流传。

十一、八年级历史抗击八国联军教学反思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