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名人例子?

274 2023-11-15 23:17 admin   手机版

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名人例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少文人墨客将勤俭节约融入到家风家教当中。

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

在文中,他自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教育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二、俭以养德的名言警句和小故事?

俭以养德,俭已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俭已养廉,俭己勤政。

听老人说我们老家有一大户人家,老人走了,留下万贯家财。可他的儿子不争气,好逸恶劳,大肆挥霍。等到他40多岁的时候家财全败光,最后郁闷而终,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三、俭以养德的名人事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人物通过他们的节俭生活方式展示了令人钦佩的品质和特质。他们以俭朴的生活方式来养德,成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孔子的节俭生活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名言“俭以养德,律己以持廉”被世人广泛传颂。孔子强调个人的节俭,并认为节俭是培养德行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孔子注重节约资源和避免奢侈浪费。他生活非常简朴,衣着朴素,饮食简单。他强调要遵循礼仪的原则,讲究适度和均衡。他相信,通过节制欲望,控制浪费,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和精神丰富的个体。

孔子的节俭原则不仅延续至他自己,还影响和激励了他的学生和追随者。他的学说儒家思想在中国历代影响深远,儒家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都秉持着节俭的原则。

道德经中的节俭理念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也提到了节俭的重要性。老子认为,节俭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追求真正的精神自由。

道德经中有着“可以无欲,以观其妙;可以无为,以观其诚”的名言。这句话强调了通过摆脱欲望和物质追求,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深度思考的境界。真正懂得节俭的人会意识到物质无法带来永恒的幸福,而精神追求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现代名人的节俭事迹

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名人通过他们的节俭行为树立了榜样。他们不仅在事业上有出色的成就,同时也以朴素的生活方式为大众所敬仰。

比尔·盖茨是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以其节俭的生活方式而闻名。虽然他拥有巨额财富,但他一直选择过简朴的生活。他不追逐名牌奢侈品,坚持住在普通的家庭住宅,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他通过这种节俭的生活方式,将更多的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另一个例子是华人企业家马云。虽然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和前任主席,但他从不过奢华生活。他喜欢打扮简单并注重环保,他还以自己节俭的生活方式鼓励年轻一代追求创新和实践梦想。

节俭生活的重要性

俭以养德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节俭不仅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对自己内心的磨炼和修养。

在资源日益稀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从俭以养德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精打细算,减少浪费,我们不仅可以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还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社会资源。

节俭生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真实需求,避免盲目追逐物质。过度消费和奢华生活会让人迷失方向,陷入虚无和焦虑。而从简约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塑料垃圾的使用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购物行为,避免盲目追逐时尚和奢侈品牌的虚妄消费。

俭以养德的名人事迹以及节俭生活的重要性,都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珍惜物质资源,关注精神追求。只有通过节俭养德,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俭以养德的短信?

俭以养德汉语成语,意思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得操。

出自诸葛亮《戒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五、静以修心俭以养德有哪些故事?

一,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第一个老师是倭仁。他告诉曾国藩,要成为圣人,一是要记日记;二是要慎独。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曾国藩照做了,每日反省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写在日记上。可是缺点写在日记上,曾国藩却不知道如何改。于是曾国藩遇到了第二个老师:唐鉴。唐鉴只用一个字就拯救了曾国藩:静。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功夫要紧。

二 ,箕子的故事

传说商朝有位贤者,名号箕子。箕子辅佐商纣王时,看见商纣王吃饭用象牙筷子,于是忧心忡忡。果不其然,延续了554年的商朝,竟然毁于一旦。多少人,在贫穷时候还能积极进取、位卑未敢忘忧国;可一旦声名鹊起、发家致富,统统走上了抛弃糟糠之妻、沉迷享乐的道路。节俭是身居高位,仍然不忘初心的源始;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悯农之心;是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心忧天下。

三 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所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大抵就是这样的道理。

六、俭以养德的论证思路?

汉语成语的“俭以养德”,富有人生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价值涵义。透过字面涵义,我们可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基因精髓,找回其朴素澹泊的本来精神和灵魂。

现在的俭朴、节俭、俭约等词语,在原本的价值内涵上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只有把之放在文化源头的思想语境中,方能真正把握其中的意蕴和真谛。俭朴,非只是朴素无华,而更具有“俭故能广”的道术意蕴;节俭,非只是省吃俭用,而更具有节用爱人的价值真谛;俭约,非只是自我克制,而更具有克己复礼的道德意义。

“俭”之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乃自孔子、老子时代就已经奠定为道德的核心价值。在《老子》中,提出了“俭故能广”的道术思想,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了礼与其奢而不如俭的思想主张。

“俭以养德”的成语,出自三国中蜀国诸葛亮所著的《诫子书》,原文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俭以养德”,就在于揭示“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意旨,而后者又在揭示“俭故能广”的道术。

从人生价值观上言,“俭以养德”,本身就是澹泊之真的人生体验。作为人生价值真趣,“俭以养德”体现了高雅高贵、朴素澹泊和知足常乐的人生追求。在节用中仁爱,在俭朴中澹泊,在俭约中安分,在勤俭中自足。

从人生方法论上言,只有藉由“俭以养德”,方能摆脱世俗功名利禄的诱惑,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而有一份淡定、分定和坚定。面对物欲保持淡定,面对诱惑保持分定,面对侵蚀保持坚定,面对疾苦保持悲悯。

“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

相较于“非宁静无以致远”,则可类推以知“淡泊”乃是“明志”的前提和基础。犹如“养心莫善於寡欲”(《孟子·尽心下》)。为人也俭朴,寡有不能澹泊明志者。为人也骄奢,鲜有能保持澹泊之志。

“俭以养德”的价值意旨,重点不在突出节俭、俭朴的生活,而在聚焦“养德”的人生自得。“养德”之路径和修为工夫,就在于俭。藉由俭之修为,培养一种淡泊名利之志趣,养成一种寡欲知足之情趣,追求一种安分德真之乐趣。

“俭以养德”的澹泊明志,非是不求进取,不思创新,而在于如何对待成功、名誉和利禄?保持一种澹泊心,看淡已有的获得,方能保持内心的波澜不惊或宠辱不惊。

淡泊之志,既要由“俭以养德”以修成,则“俭”之德性修养就成为人生首要的学问功课。俭之德行,既要有道德修养的自觉,又要有克己爱人的情怀。普通人的俭德,只是节俭、俭用,而君子之德行,乃在于“俭故能广”。

“俭”之所以能“广”,一方面在于克己自节,俭约戒奢,俭以养廉,一方面在于节用而爱人,不夺于人。俭之德性,蕴含我与人的取与关系。对于统治者和管理者而言,自养有度,方能取于人有节。

古之明君,正因自养有度,而能取下有节,“计岁而收,量民积聚,知有余不足之数,然后取奉”(《文子·上仁》)。如此,方能使人民离于饥寒之患。“其惨怛于民也,国有饥者,食不重味,民有寒者,冬不被裘,与民同苦乐,即天下无哀民。”“天下无哀民”作为良政,有赖于人主的俭德修养。

在上位者能俭,方能“与民同苦乐”,而“与民同苦乐”必以俭德修为为前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诗句)从俭之德政上言,非俭则无以休养生息,无以爱民。上骄奢而不俭,则必是“取民不裁其力,求下不量其积”。适无极之欲,而涸渔其下,则百姓无以聊生。

政治上践行俭朴之德,既是仁爱之心的体现,“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又是仁德的简为,节俭方能轻徭薄役,“使民以时”,而不夺民时。

“俭以养德”,知足而常乐

“俭”之为德,在孔子、老子的思想中,具有返璞归真、回归本心的价值意蕴。在《老子》中,“俭”为“三宝”之一,具有与慈、不敢为天下先一起,彰显了道德博大而德真的价值旨趣。

孔子提出的“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思想,道出礼的根本价值。礼之奢华,必然背离礼以践行仁义的根本宗旨。礼制之本,在于节制、修饰以为养生和礼尚往来。礼教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人人过上小康和大同的生活。

俭朴、节俭,非只是省吃俭用,而更具有爱人、敬人的价值真谛。俭作为“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的“五德”之一,具有求之有道的意义。在俭朴中与人相处,方能对别人的困难感同身受,富有同情心、恻隐心。

一个把金钱、财富看得过重的人,必然是吝啬鬼、守财奴,怎么会乐意施舍于人?怎么会体验与他人分享财富的快乐?怎能觉悟众人拾柴火焰高而创造财富的道理?保持一个俭朴心,方能感受到一种澹泊之真,知足之乐。

知足的常乐,非是乐在知足寡欲,而是乐在一种自我的坚守和真趣的自得其乐。知足常乐,是在知足中体验精神的自由,亦即是不为外在纷华的物诱所牵引,不为膨胀的物欲所系累,不为世俗的风气所侵蚀,不为金钱的诱惑所折腰。

俭以自制,则志不可夺。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正,贪婪使你获得越多而越不知满足。奢求者,富裕而永不满足;俭约者,贫穷而节约有余。俭以养德,方能不失其澹泊之志,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俭以养德的修为,落实在齐家上,是勤俭持家。谚语既有云: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又有云: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这两个谚语,揭示了生活上的真谛。俭不是吝啬、吝惜,而是杜绝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量入为出,以备不时之需。

“俭以养德”,安分而淡定

俭以养德的修为,落实在修身上,是以俭克制奢侈之欲求。俭之德行,是克己而复礼的统一。俭朴、俭约,非只是自我克制的节俭,而更具有“克己复礼”(《论语·颜渊》)的道德修为意义。

人生之趣向,或是俭,或是舍。俭者合理,符合中庸之道。通过合理获得而改善生活、享受生活,并不背离俭德的价值意蕴。浪费奢靡,只顾自己享乐而吝啬无施,失去恻隐心和同情心,方是无德的体现。

从养心养气上言,俭朴是对本来真趣的复归。保持朴素、俭朴,乃是道德之真的一种人生体验。在俭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面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体会到身在光怪陆离中的淡定,享受到处在繁华尽欢中的知足。知足的常乐,非是乐在知足寡欲,而是乐在一种自我的坚守和自得其乐。

从养生上说,俭以养德,是保持身体健康、幸福长寿的关键修为。知足常乐,不仅能使你心态恬淡自然,悠哉游哉,心理和顺,而且节制饮食、玩乐能够保持营养平衡,保持形态优美,身体康健。

从养心上说,俭以养德,是保持心性自然、志趣高雅的重要工夫。澹泊名利,不仅能使你养心明志,兴趣高雅,习情闲静,而且藉由自我节制和克制,能够防止喜怒无常、患得患失,达致心理的中和安适。

从保身上说,俭以养德,是保持心情愉悦、安分节制的必要操守。戒奢以俭,方能安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语)奢则妄取苟且,而志气必趋向辱卑;俭约而无求于人,于己无愧,则足以养气镇定。

俭以养德,贵在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语)祸与福同门,利与害同邻。不知流于逸乐之祸害,岂有持守俭朴之福利?

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藉由“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而追求高雅的生活,高贵的情趣;又要在“俭以养德”中保持一份淡定、分定,不为世俗浮云遮望眼,还要体验“俭以养德”的乐趣,知足常乐,悠然自得。

七、中外名人故事中的名人?

非常之多。其中,中国古代名人如孔子、孟子、孙子、韩非子等等,都是具有重要政治影响和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而在国外,像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达芬奇、伽利略等等,也是伟大的历史名人,他们的成就和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这些名人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具有思想性和文化性的故事,而且也提高了我们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世界和人生。

八、名人成才具体故事要逆境成长的名人故事?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

 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九、名人的故事简写?

视死如归刘胡兰、董存瑞炸雕堡等等

十、名人熟能生巧的故事?

达芬奇画蛋

为了能让达芬奇更好的学习画画技艺,十四岁的时候,有幸拜著名艺术家佛罗基俄为师,他为达芬奇上的第一节课就让其画蛋,然而一天、两天……,一直让他画蛋,然而,这个画蛋达芬奇坚持了很多年,最终他的艺术水平超越了老师,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达芬奇也是熟能生巧故事中的名人。

以上内容就是名人熟能生巧的故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