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魏晋风流和魏晋风骨的区别?

60 2024-04-16 07:19 admin   手机版

一、魏晋风流和魏晋风骨的区别?

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就是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二、什么是魏晋风流?

风流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名士~。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四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关相辅相成。

三、为什么称魏晋风流?

魏晋时期士人追求的一种潇洒风流、通脱自然的精神风貌与思想风格,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所以又被称为“魏晋风流”

魏晋人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是“玄"的心灵世界的外观,也是乱世下痛苦内心的折射,是对汉儒为人准则的否定,认为名教是执和障,主张破执除障,保持本来面目。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四、魏晋风流名词解释?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特立独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五、魏晋风流与园林风格关系?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愿望的破灭,导致归隐山林、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行乐思想流行,在城郊、居舍周围营建山水园林,享受林泉山石之乐。私家园林的兴起,使园林艺术由写实发展到写意,受山水诗文、山水绘画意境的影响,“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私家园林规模虽小,但艺术造诣高超,开创和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启导着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大自然山水再认识和理解,于是社会上又普遍形成了上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习。晋室南渡后,江南一带的优美的山水风景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东晋和南朝的游山玩水之风更盛。

六、如何理解建安风骨和魏晋风流?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七、为什么说「魏晋人物晚唐诗」最能代表风流?

六朝人物中国也喜欢,就不说了。晚唐诗恰好是为诗评家所诟病的。评唐诗时一般会在一些烂诗下见到这种评语“有句无篇,晚唐习性。“”虽然这个人是中唐人,但句法已堕入晚唐了,实在可叹‘“这首诗实在是太晚唐了”“杜荀鹤的诗比晚唐还晚”。当然评价好诗时也会有”想不到晚唐还有这种好诗“”虽然是晚唐人,但诗歌却有盛唐风骨“”诗虽不算好,但在晚唐也算不可多得了“之类的评价。

没错,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晚唐的诗是评价最低的。因为总体格调不高,被认为是末世之音。

晚唐诗最典型的就是有句无篇。很多诗人都是受贾岛的影响,挤尽脑汁想出一两个好句子。但是才力枯竭了,想不出头尾了怎么办呢。就用那些最俗最烂的套路敷衍成篇咯。所以晚唐诗中往往见秀句而不见佳篇。

但是日本人不在乎啊。他们的兴趣又不在写汉诗上。主要还是用来激发写和歌和俳句的灵感的。有一种句题和歌,就是从诗集里摘除一句为题,写成和歌。一首和歌虽说有三十一个音节,其实容量也不过是半首绝句。晚唐诗中佳句很多,这些句子秀丽文雅,与和歌的格调相符,自然为歌人们所欣赏。

平安时代的日本人最喜爱的诗人是白居易和许浑。喜欢的也是”雪月花时最忆君“之类的风雅闲适的句子。对李杜苏黄的爱好是五山文化兴起后的事。为什么呀。一是这两个人的诗平易整饬,看着不费脑,反正那时候汉学水平还不高,只够看这些比较简单平易的;二就是风格闲雅,符合贵族的悠闲生活的情趣。

八、简单阐述魏晋风流的具体表现?

处变不惊旷达傲视风祁潇洒超入玄心

九、南北魏晋时期的故事?

看杀卫玠

魏晋时期大家都崇拜风流的名士,卫玠的名头越来越响亮,于是便有许多人在他出行期间围观他想要与他结识,有一次围观的群众层层围住了卫玠想要一睹玉公子尊容,没料到待离开人群后卫玠也病倒了,就此一病不起就这么去了。大家都认为卫玠是被人们“看死”的,渐渐地就传出了“看杀卫玠”的典故

十、文化苦旅写魏晋风流是哪一章?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所以并没有专门写魏晋风流的篇目,都只是在一些篇目中提到魏晋时期的人物,如陶渊明,王羲之,王献之等。分别是《白莲洞》和《笔墨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