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应怎样面对死亡?古今名人是怎样面对死亡的?

174 2024-03-29 21:12 admin   手机版

一、应怎样面对死亡?古今名人是怎样面对死亡的?

小编特别挑选了几份遗书,和大家一起用心感受一下。

第一封:陈京莹

一直拿着国家的俸禄,也就没有了退路

陈京莹写给父亲

1894年9月

兹接中堂来电,召全军明日下午一点赴高。未知何故,然总存一死而已。儿幼蒙朝廷造就,授以守备。今年大阅,又保补用都司,并赏戴花翎。沐国恩不可谓之不厚矣。兹际国家有事,理应尽忠,此固人臣之本分也,况大丈夫得死战场,幸事尔。父亲大人年将古稀,若遭此事,格外悲伤,儿固知之详矣。但尽忠不能尽孝。忠虽以移孝作忠为辞,而儿不孝之罪,总难逃于天壤矣。然秀官年虽尚少,久莫能待,而诸弟及泉官年将弱冠,可以立业,以供菽水也。伏望勿以儿为念,且家中上下和睦为贵,则免儿忧愁于地下矣。若叨鸿福,可以得胜,且可侥幸,自当再报喜信。幸此幸此。

第二封:夏完淳

母亲,您不孝的儿子今天就要死了

夏完淳写给母亲

1647年(清顺治四年)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

第三封:邱文周

这一次,爸爸决定要躲好久好久

邱文周写给女儿

2001年

爸爸和你玩了好多次捉迷藏,每次都一下子就被你找出来。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要躲好久好久。你先不要找,等你十六岁的时候,再问妈咪爸爸躲在哪里,好不好? 爸爸要躲这么久,你一定会想念爸爸,对不对?不过,爸爸不能随便跑出来,不然就输了。如果还是很想爸爸,爸爸就变魔法出现。爸爸的魔法是:趁你睡觉的时候,跑到你梦里大玩游戏。因为是魔法,不是真的出现,所以不犯规,爸爸不算输……要记得,爸爸一直都在陪着你。

二、人应该怎样面对死亡?

  死亡,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是道德的最高峰。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其意不言自明,表明将舍身殉道,九死不悔。儒家认为人应当为“忠孝仁义礼智悌信”这八德而死,但这却回避了死亡的话题。因为多数人或死于战乱或死于疾病与衰老,他们的死并发不伴随生与义的决择。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他看来,人活在世上有高低贵贱,就是死也要分轻重凡俗的。可是“死去原知万事空。”人死不过是三尺黄土埋枯骨,千里孤坟百世哀,难道封建等级意识要从生延续到死吗?死亡对死者而言是相同的结局:死亡将记忆和生命一股脑儿抹掉。他生活的印迹将会被漫长的时间洗刷干净;他的喜怒哀乐将会消散在空中;也许他的作为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后人享受着他的成果,阅读着他的传记并铭记着他。他的传记或是聊聊数语或是洋洋洒洒千万言,但是与一个人沧桑曲折的一生相比,这也太微不足道了。一个人的死亡对于生者而言,会给他们的生活与情感带来影响,甚至成为他们一生难以抹去的烙印。  相传孔子门人子路被人追杀,临死前喊道:“君子死,冠不免。”面对死亡,他应是潇洒的了。但反过一想,这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儒家名言何其相似?一方面即使是死也不可以撼动人的尊严,当真可敬;另一方面临死前对“礼节”仍然念念不忘,渴望一个“君子”式的死法,好强烈的封建等级意识!  是啊,对待死亡,要顺其自然,也就得到了自由。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甚至婴儿出生比死亡更加痛苦。而且人之一生与人类历史或是宇宙之历史相比,更是渺小至极。正所谓“蜗牛角上争何事;电光石火寄此生。”

三、怎样让孩子面对亲人的死亡?

以下是帮助孩子面对死亡,同时教他们珍惜生命的几个技巧:

1.处理好父母自己的感情 大多数父母要等到面对死亡才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这可能不是最佳时间,特别是当父母自己也面临如何处理失去亲人的痛苦的时候。比较好的方式是,现在就开始,时不时地谈论你对死亡的看法,你自己的经历。然后,你可以告诉孩子,你的宠物死的时候,你的感觉,你自己的祖父死时,你的想法。这会给他们这样的感觉:死亡与损失是普遍的。当然是这样。

2.告诉孩子生命的周期 有很多机会可以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大多数父母为了避免使孩子不愉快,都忽略了。专家们都建议父母抓住这样的机会。花园中玫瑰花的盛开与凋谢,都是使孩子明白生命与死亡的机会,就如季节的改变与家庭宠物的死亡一样。拜访年老的亲戚和朋友时,也可以向孩子解释什么是衰老,当然这不会总是愉快的。如果给孩子讯息:死亡话题是可以谈论的,那么他们就会自由地发问,将来在面对所爱的人死亡时,会更好地处理。

3.让孩子知道你的悲伤 某个亲密的人--祖父(母)、好朋友、或甚至是你的配偶--死了。父母的本能使你把孩子排除在你的痛苦之外。请不要这样,否则你的孩子被迫在以后面对这个问题。29岁的朱迪在5岁时失去了父亲,她说:“家中没有人告诉我他的死亡。他们只是说,他走了。我自然要问,他什么时候回来。我直到今天仍在问这个问题,这一直影响我的生活。”朱迪希望她的家人在他们悲痛时让她知道,“我知道他们在保护我,但这在以后的很长时间没起作用。” 让孩子看到你的悲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隐瞒不仅使他感到与你的隔离,还会无意识中传递给他这样的信息:某个人死亡时,哭泣或感到悲伤是不好的。这实际上与孩子应该知道的东西刚刚相反。你要做的是,给孩子希望:痛苦总会过去。你的责任是让他们知道,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会消失。那么,应不应该带孩子参加葬礼呢?想想我们举行葬礼的目的--帮助整个家庭在其他所爱的人的支持下,接受死亡带给我们的痛苦。孩子们应该参加葬礼,尽管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4.诚实 孩子们对死亡的问题常常叫人难以回答。你最好任何时候都直接和诚实地回答,并且只提供孩子们需要的信息。如果他们想知道棺材和泥土,那么就告诉他们。如果想知道,他们是不是也会死,你的答案完全应该诚实,虽然可以委婉一点,给孩子精神上的教导 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生命有更高层次的意义。我们所爱的人去世了,但我们可以继承他的好品质,我们自己身上的好品质也会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中。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任何事物都是有原因的,包括死亡。让孩子知道,他们自己是整个世界极小、但重要的一部分,这有助于他们保持希望。精神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当他们结束时,仍给我们希望:它没有结束。 6.保持鲜活的记忆 不要禁止谈论已去世的我们所爱的那些人,或避免提起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相反,应使大家保持对所爱的人的鲜活记忆。制作一本孩子与祖父(母)在一起时的影集,常常拿出来看;去餐馆时,提起他们最喜欢的食品或他们会点什么菜。总之,常谈起那些已去世的亲爱者,回忆他们的点点滴滴,好象他们还活在我们中间。 7.更多信息 家里宠物的死亡,常常是孩子面对死亡的第一次经历。父母应该使这件事变得有价值和积极。谈论死亡以及你对死亡的看法。一起悲哀。 应不应该带孩子参加葬礼?在悲

四、做哪种医生经常面对死亡?

任何一个医生,都会经常面对死亡,因为各种病都有很严重的,都可能死亡。当然,每个医院又有相对死亡率高的科室,具体说来又要看医院的科室设置如何。有ICU科室的医院,肯定是ICU死亡率最高;没有ICU室的医院,以收治老年病人和肿瘤病人比较集中的老干科和肿瘤科死亡率最高;其他科室里的抢救室死亡率最高,但抢救室一般没有固定医生护士。

五官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产科、儿科等科室则是死亡率较低的一些科室。这些科室的门诊基本不会死人。

至于门诊急诊室,其实死亡率并不是特别高,因为大部分危重病人都不会放在门诊抢救,应该收治住院。

五、大家是怎么面对宠物死亡的?

无法面对。今天2020.1.12晚上八点20左右,我的17岁的吉娃娃走了。她其实精神还可以,求生欲也很强,即使肿瘤大到要脱皮而出,仍然坚持吃喝拉撒睡。可是昨天开始她突然大出血,打针挂盐水也止不住,因为舍不得,所以决定冒着麻醉风险给她做手术,结果手术中发现破裂大出血的那颗肿瘤太深割不到,要么就开腹,不过也没把握完全切除,因为部分在盲肠位置了。而且她还有很多数不清的阴道肿瘤和乳腺肿瘤。肿瘤不切除,止不了血,生命也就这几天,所以我下了这大半辈子最艰难的决定,加大麻醉量,让她在麻醉中去。一切结束后,我再走进手术室看她,真的瞬间哭成傻逼,哭到窒息。然后我陷入了不断自责的怪圈。一直在幻听,觉得自己听到了她平时在家的动静,也出现了怀疑,觉得她没走,只是跟以前每次手术后一样,麻醉没醒。谁的劝我都听不见听不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真的很痛很难过。我甚至因为别人没有感同身受,还跟我说什么桌游,大发雷霆决定绝交。其实我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跟我一样难过呢?同理心不是每个人都有。可是我真的很难过。真的真的很难过。我带她去医院的时候,紧紧抱着活生生的她,她老是把头伸出来看,可能她有预感这是最后一次出门呼吸新鲜空气了。我在医院里一遍遍亲吻她的小小的脑袋,叫她别怕,我以为她福大命大,这次也能像以前一样挺过去,可是奇迹没有出现。手术前,我妈在电话里大哭,因为她连娃娃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我拼命控制自己用最平静的语调说话,不想让她也太难过。是的,我还有一个癌症晚期化疗住院的老妈要照顾。宝贝,对不起,我没能带你回家。下次再见,做我的女儿吧。

六、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做什么?

生死是造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有的人活着,己经死了,行尸走兽,草木一秋。有的人死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如古代先贤,未来的夜中星光灿烂,指引我们向前。生命是一朵香,把美丽和芳香留给人间,间香思人,见景念人。人类历史的长河,滚滚长江东逝水。

真法不可数,因果不可改。在天地四方过去未来之镜中,看见自己,是一生的觉悟。

生的伟大,死的无憾。生死之路,有长有短。生死之间,方是开悟。

七、面对死亡的人生感悟

面对死亡的人生感悟

人生的旅程充满了起伏和不确定性,而在我们执着追求成功的同时,我们很少思考人生的终极命运——死亡。然而,正视死亡并从中汲取人生启示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更加充实地活在当下,以及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面对死亡,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思考自己到底想留给这个世界什么,以及我们将如何被人们记住。这一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

首先,正视死亡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对物质财富的过分追求。当我们认识到人生的终点并不是拥有尽可能多的金钱和物质财富时,我们就能够意识到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加关注我们的家人、朋友和社区,并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让我们快乐和满足的事情上。

其次,正视死亡让我们对时间产生了巨大的敬畏。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时,我们开始更加珍惜每一天,每一个时刻。我们不再拖延,不再将重要的事情推到未来。我们懂得了要及时行乐,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我们开始学会拥抱每一个机会,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与激情。

正视死亡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脆弱性和宝贵性。与其将时间花费在琐事和无意义的争斗中,我们可以选择将它们用在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事情上。我们可以学会宽恕和包容,学会感恩和珍惜。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活在当下,追求幸福

人们常说“活在当下”,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当我们正视死亡并开始专注于当下时,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体验人生的美好。我们不再被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焦虑所困扰,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的每一个瞬间。

活在当下意味着专注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当我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学习或者娱乐中时,我们能够体验到一种心流的状态,感受到深度的满足和快乐。我们不再被手机、社交媒体和其他干扰分散注意力,而是完全专注于眼前的任务。

活在当下还意味着与家人和朋友建立更加深入的联系。当我们完全投入到与他们的交流和相处中时,我们能够创造出珍贵的回忆,建立起更牢固的关系。我们懂得了要在一起时真正地在一起,而不是只顾着拍照和刷朋友圈。我们开始珍惜与他人相处的每一刻,以及与他们共同分享的快乐和困难。

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是每个人都在人生旅程中追寻的目标。然而,很多人将幸福与物质财富或者外在成就等混淆在一起。当我们正视死亡并以更加清晰的眼光审视幸福时,我们会发现幸福其实源自内心的满足和对自己、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奉献。

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幸福需要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当我们正视死亡时,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不再追随别人或者社会的期望,而是选择走上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总结来说,面对死亡的人生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让我们减少对物质财富的执迷,更加珍惜时间的宝贵,以及专注于活在当下。通过正视死亡,我们可以追求真正的幸福并创造出有意义的人生。

八、死亡诗社故事的年代背景?

1959年

从50年代末开始,美国就开始了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从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1959年科南特提出美国中等教育与师范教育改革建议,到60-70年代的课程改革,最后80年代的教育改革,以上教育界的重大事件都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密切相关。

在影片中,“及时行乐”这个主题始终贯穿着全片,在1959年的美国,这种极力追求精神释放的观念可谓是极其超前的,也是与当时的社会格局与国情格格不入的。

导演彼得.维尔从1988开始拍摄此片,就在拍摄此片的一年前,美国陷入了股市大崩盘的金融危机之中,而“及时行乐”这一观点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一种期待与需求——精神释放。片中以新上任的老师维基丁作为一个新时代价值取向的象征,用他来打破墨守成规的格局,表达了从50年代到90年代教育制度需要革新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九、以面对死亡为话题的作文

以面对死亡为话题的作文

以面对死亡为话题的作文

对很多人来说,面对死亡是一个令人不安和难以启齿的话题。然而,了解和思考死亡并写作关于它的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本文将探讨如何以面对死亡为话题进行写作。

第一步:选择角度

在写作以面对死亡为话题的作文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可以包括:

  • 生命的无常:深入探讨死亡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短暂和不确定,从而更好地珍惜每一天。
  • 死亡的哲学:探索死亡的含义和目的,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面对死亡的心理:研究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接受死亡的心理过程。

第二步:深入研究

在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对于死亡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 读取相关文献:阅读来自哲学、心理学和文学方面的相关文献,以获得关于死亡的不同视角和观点。
  • 采访专家:与心理学家、哲学家或社会学家进行访谈,以了解他们对于死亡话题的见解。
  • 反思个人经历:思考自己和亲人所经历的死亡事件,从中汲取思考和洞察。

第三步:构建结构

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清晰的结构来呈现我们的观点和论证。这可以包括以下部分:

  1. 导言:简要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我们对于死亡的看法。
  2. 论证:根据我们选择的角度,逐步提出我们的观点,并用相关的事实和论据来支持。
  3. 反驳:对可能出现的反对意见进行分析和回应。
  4. 总结:总结我们的观点,并强调为什么面对死亡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第四步:有力的论证

为了确保我们的作文有力地传达我们的观点,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逻辑性:确保我们的观点和论证之间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展示我们的思考过程。
  • 引用:引用来自可靠和权威来源的事实、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以增强我们的论证力度。
  • 语言:使用准确、清晰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观点,避免模糊或含糊不清的陈述。

第五步:审阅和修改

完成作文后,我们需要进行审阅和修改,以确保作文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

  • 检查逻辑:确保我们的论证逻辑清晰,没有矛盾或错误的地方。
  • 语法和拼写:仔细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以确保作文的准确性。
  • 流畅性:检查作文的流畅性和连贯性,确保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而有机。
  • 反馈:请他人阅读我们的作文,并征求他们的反馈和意见。

结论

以面对死亡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生命。通过选择角度、深入研究、构建结构和有力的论证,我们可以写出引人深思和启发人心的作文。

十、人应该如何坦然面对终将到来的死亡?

死亡一一年幼的时候,不曾想过你;年轻的

时候,不曾在意你:五十八岁的今天,脑海

忽然蹦出了你!你就像痴情的恋人,在人生

遥远的地方注视我,那流波的双眸,饱含深

情;美丽的容颜,写满苦恋。在漫长的岁

月,你忠贞不渝,用无声的语言,激情而又

昂扬的把我呼唤:“归来吧,浪迹凡尘的游

子,归来吧,我的心随你漂流。你已漂泊的

太久,我的心再把等候。只为这一次爱恋的

拥抱,泪水已把我的心带走…

那一时刻,我不需要哀乐!为我播放贝多芬

的《命运》交响曲吧。那激越的旋律是生

命的音符在歌唱,诉说着命运的艰难与抗

争。“扼住命运的咽喉”也许是我最后的遗

言。让这音乐驱赶天堂路的孤独与寂寞,

让我在这铿锵有力的节奏中,微笑着对我的亲人

爱人和朋友说:我想你们,我爱你们,我留恋你们

不要在我的藏礼上,挂挽联,念枯燥的悼

词。我只希望把我的诗稿整理成册,静静地

放在灵前,它是我一生的珍爱。让我在离开

你们最后的时刻,为你们朗诵我真情的诗

篇,重温以往的真情岁月。我会带着我不倦

的爱恋,离开我亲爱的人们。

我会对我的后人说,不要留下骨灰,它应属

于自然和大地。把它撒在院落的小院里,撒

在茫茫的平原上,那时我会听到你们的脚步

声,听到你们的笑声,看到你们灿烂的笑

脸。让我的骨灰肥沃生我养我的土地,回报

爱我的人们!春天的草绿了,夏天的花开

了,秋天的果红了,那就是我:我在向你们

微笑,在向你们祝福;树木葱郁了,远山苍

翠了,那就是我:我的魂和你们不离不弃

我的心和你们不倦不舍!

我歌唱死亡,也会在死亡时歌唱!

我要埋藏一个旧我,在生一个新我。我会对

爱人说:这一辈子你辛苦了,几十年的风雨

陪伴,谢谢你!拉塌的我,来世会喜欢干

净,粗心的我,来世会对你更体贴。我会对

孩子们说:如果爸爸没有做好,来世我会

努力,做一个称职父亲:理解你们,读懂你

们:我会对朋友们说:如果我无意中伤害了

你,或是轻慢了你,来世我会更珍重你。请

原谅我:我会对自己说:我会更爱爱我的人

一个声音对我说:“你来了”

我轻声回答:“我来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米奇是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