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9-29 11:40   点击:107  编辑:安贵   手机版

滥竽充数,形容不会装会,刻意伪装自己。    


守株待兔,形容做事情不思考,老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刻舟求剑,形容做事僵化,刻板,不善应变


狐假虎威,自己没能力办事,但善于变通借张别人的势力来架高自己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共有多少篇?

一、叶公好龙

叶公非常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雕着龙,在各种酒具上雕着龙,在厅堂、卧室、书房的墙壁和柱梁上到处都雕着龙。人们知道他如此喜欢龙,便四下传说。

有一天,天上的真龙听到了这件事,心里十分高兴,它腾云驾雾,从空中降落到叶公的庭院中。龙把头伸进书房的窗户里探望,长长的尾巴蜿蜒伸展到厅堂当中摇动。

叶公看到真龙,吓得面如土灰,失魂落魄地逃离了家。

其实,叶公并不是喜欢真正的龙,而是喜欢那些看着像龙而并不是龙的东西。

——选译自《孔子集语》

寓言启示

一些人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非真正爱好,只是用以装饰门面,图个虚名。

二、庖丁解牛

庖丁给梁惠王表演宰牛的本领。他站在牛的跟前,手按着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抵着的地方,都噌噌作响。刀进牛体,骨肉分离,唰唰有声,无不像音乐一样,既合乎《桑林》舞曲的旋律,又符合《经首》乐章的节奏。

梁惠王看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惊叹地说:“啊,好极了!你宰牛的技术怎么这样高超娴熟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爱好的是探寻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我开始宰牛时,看到的都是完整的牛。三年后,在我眼里就没有完整的牛了。到了今天,我只用心神和牛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看。感觉器官已不起什么作用,只靠心神支配刀的操作。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在石头上磨过一样,解牛时游刃有余。我按照牛体的自然结构,把刀砍进骨节间的缝隙处,再顺着缝隙分离骨肉,完全按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游刃有余。这样,整头牛的骨肉就‘哗哗’解体,像沙土散落堆积在地上一样。解完牛,我才提刀站立,从容而满意地环顾四方。然后,把刀擦得干干净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完后,对庖丁说:“讲得妙极了!听了你这番话,我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选译自《庄子·养生主》

寓言启示

只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善于探索,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使复杂艰难的问题易于解决。

三、滥竽充数

齐宣王在位时,喜欢听宫中乐队吹竽。每次观赏演奏,他总是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有位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喜欢听众人吹竽,便投其所好,向齐宣王吹嘘自己如何擅长吹竽,请求宣王同意他参加乐队的演奏。齐宣王答应了。每逢演奏时,南郭先生都摇头晃脑、装模作样地吹竽。就这样,他享受到了和其他吹竽人同样的俸禄。

后来,齐宣王死了,儿子齐愍王即位。齐愍王也喜欢听竽,不过他不喜欢庞大的乐队合奏,而只爱听独奏。南郭先生一看无法混下去了,只好乘大家不注意,悄悄地逃走了。

——选译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寓言启示

讽刺那些不懂装懂、骗取他人信任和好处的人。告诫人们,不学无术的人靠蒙混过关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四、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位农夫,一天正在田里耕作,有只野兔狂奔而来,撞在田边的大树上,碰断脖子死了。农夫一见,赶快放下农具走到树下,捡起了这只死兔。

从此,这个农夫不愿再耕田,他成天守在田边的大树旁,一心想再捡到兔子。

可他再也没有捡到过兔子,但他守在树下苦等兔子的行为却被宋国人传为笑话。

——选译自《韩非子·五蠹》

寓言启示

告诫人们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结果,更不能把过去的经验当作恒定的规律。同时也讽刺了那些想不劳而获而坐享其成的懒汉。

结语:例子就举这么多,寓言中的智慧,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无穷的启迪。人们在儿时读过的寓言,到老都不会忘记,就是因为寓言的智慧不会随岁月的逝去而消失,它会随着人们人生阅历的丰富而更加深刻地留在人们的心里,让人们终生受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